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下面淮安凡之晟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带你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转变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建设高品质、高质量住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近日召开的“2018钢结构建筑技术地产产业链交流会”上,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将日益显现。不过,现阶段要发挥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优势,还需增强上下游产业配套体系建设。
相比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等。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以来,国家层面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持续加码。去年住建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
当前住房建设正转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只考虑前端开发建设阶段增加的建安成本,而应从完整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待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实际上,在保温、防水等性能和品质提升后,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降低后期持有运营维护的成本。因此,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体现在覆盖开发建设、竣工交付到运营维护各环节的全产业链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装配式建筑整体尚处起步阶段,部品部件的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建设等相对滞后,需要从政策方面引导上下游企业同时发力。装配式建筑要加快形成产业链协同环境,在发挥好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通过引导上下游企业进行配套产业协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形式,钢结构建筑近年来发展态势向好。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的难题,推动建筑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钢结构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安全抗震、建造速度快等优势,未来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和公众认知度提升,钢结构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